南京车险业务联盟

我国碳交易市场首年运行综述

2024-03-21 10:16:31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迎来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挂牌协议年成交量3077万吨,年成交额14.51亿元,最高成交价62.29元/吨,最低成交价38.50元/吨,年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54.22元/吨,较启动首日收盘价上涨5.84%,较启动首日开盘价48.00元/吨上涨12.96%。大宗协议年成交量1.48亿吨,年成交额62.10亿元。

3)企业参与状况:10月以来参与碳交易的企业数较此前上涨约25%,但整体比例仍不高,约120家电力企业参与碳交易,多数电力企业入市交易的态度仍相对谨慎。

碳市场当前交易活跃度之所以不高,主要原因包括市场参与主体单一,无法形成多样化需求的有效市场;缺乏硬性约束,重点碳排放单位参与交易的主动性不足;部分企业集团和地方政府仍存在保护思想,不利于自由开展交易等。因此,相关部门打算引入更多行业参与碳交易,一方面能提升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更多行业通过碳交易,引入更多环保技术节能减排。

碳交易是否持续处于合理区间,对企业提升节能减排积极性有着很大促进作用。在欧美市场,每当碳价格因各种因素跌至极低水准时,很多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动力就会相应减退,环保企业也因无法从碳交易市场获取足够可观的收益,放慢环保技术推广力度。

要改变当前碳交易市场交投活跃度相对较低的状况,另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推动众多符合条件的投资机构等非履约主体入市交易,进一步提高碳定价能力与定价效率。尽管中国拥有全球覆盖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但碳交易市场仍呈现明显的新兴市场特征,即交易主体类型少、数量小,市场流动性较弱、价格波动性较大,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碳市场管理制度与交易规则有待健全,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待发挥等,这需要碳市场积极引入不同类型的投资机构入市交易,逐步解决上述发展瓶颈。

目前,不少学术研究机构已发布各类挂钩碳价格的衍生产品,为投资机构参与碳交易投融资提供必要的风险管控与投资机会洞察工具。2021年11月7日,复旦大学发布国内首个碳价指数――“复旦碳价指数”(CARBON PRICE INDEX OF FUDAN,简称CPIF),充分反映碳资产的供求状况、各类能源价格走势、企业减排成本波动趋势、以及政府的政策导向等各种因素,协助投资机构更好地参与碳交易投融资。

一是为国家部委、碳市场主管部?评价碳市场运行绩效提供参考,助力各类金融机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企业碳资产价值评估;

二是为碳市场主管部?调节市场提供信号指引、为各类碳资产管理机构提供投资决策的价格信号,以及为各类碳排放企业主体提供碳技术创新、碳交易、碳中和的决策依据。

此外,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交已与上海清算所合作推出国内首个标准化的碳衍生品――上海碳配额远期交易。帮助企业等市场参与主体有效锁定交易价格、规避市场风险。

多元化交易产品服务有助于推动碳市场交投活跃度持续提升,未来他们还将探索回购、借碳等产品服务,协助企业等市场主体提升碳资产管理效率同时,实现碳配额的灵活流动与投资风险管控。

至于投资机构具体入市交易时间与准入门槛,还需遵循生态环境部的统筹安排,碳市场的持续蓬勃发展,需要形成多元化市场结构令市场流动性得到持续提高。

我国碳交易体系流动性严重不足,碳价波动剧烈,未能实现价格发现功能,且风险管理工具缺乏,未来发展碳金融是必然方向。完善的碳市场需要有效的价格机制和较高的市场参与度,完善价格机制是首要任务。

碳市场本质是一个政策性市场,未来我国或将碳金融定位于服务碳减排的从属性市场工具,不宜过度投机。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支持在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适度开展金融创新,但碳市场本质是一个政策性市场,碳金融的发展也要服务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目标。

以碳期货为代表的碳金融体系,或将大幅提高碳排放交易活跃度,碳期货引入后年交易金额或将达到600亿至5000亿元,金融机构业务机会相当可观。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测算,若是仅以现货交易,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交易金额每年约12亿到80亿元。而如果碳期货被引入市场,年交易金额或将达到600亿到5000亿元,交易规模相当可观。试点阶段各地已经试验了少量碳金融服务,全国碳排放市场开始后,预计金融机构业务前景将更加广阔。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京车险业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