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车险业务联盟

疫情反复!全国多地按下“暂停键”:你的荷包还能撑多久?

2025-05-15 11:41:02

阳春三月,本来是阖家户外踏青的好时节,奈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又险些将武汉拉回到2020年,人人自危,学校还将神兽们丢给了家长

自2020年首次爆发疫情以来,人人心里都始终紧绷一根弦,现在2022年3月,新一轮疫情的突发,使武汉人的出行、收入、生活等又一次停了下来!

疫情对于城市经济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社区封闭管理”、“全面封城”、“公共场合封闭”、”公共交通停运“、”学校停课“等措施,导致餐饮、旅游、商场面临倒闭窘境,不少人丧失了收入来源,这样的事情我们早已看得麻木...

如果再封城,你的荷包里资金到底还能扛多久?

对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其实央行、银保监会早已下发政策,既希望金融机构放宽审核条件,但又对金融端加大审核力度,接下来往下看: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表示,目前一些企业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性困难,但如果其整体的经济基本面好,就可以贷款给它,帮企业就是帮银行自己。就像疫情一样,不能让它从轻症拖成重症,从重症拖成危症。帮助企业银行要做应贷尽贷,应延尽延,能早贷尽可能早贷。

这是2020年时,银保监会提出的,现在看来依旧可行!

自去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央行释放1.2万亿资金“救市”,中小企业迎来了一波及时雨。

随即,在2022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0%,较上期下降1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6%,下降5个基点。

而央行的这次降息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钱袋子!

贷款,不是你想贷就能贷!无论何时,想要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都会审查借款人的基本情况,个人征信是否良好,是否有过往逾期、查询记录多少,要求借款人提供能证明自己的资产:车产、保单、房产等。

当然除了上述要求外,对于贷款我们需要有个基本的认知:贷款就像购物,人们都喜欢追求高性价比,哪家银行利息低,手续简单,额度高,就去哪家银行贷。

然而你会发现去几家银行申请一圈,额度没看见有多高,征信上却多出了不少查询记录。此时,贷款又变得像相亲,在你给出条件挑选银行时,银行也有它的”择偶标准“,同样要审视着你的个人条件。

因此,如果你想要拿到额度高、利息低、手续简单的贷款产品,不妨先审视下自身资质,再决定去哪家银行!

疫情导致很多人收入骤然下降,虽然大家都在开源节流,然而房贷、车贷贷、装修贷、车位等支出却并不会减少一分,更多的人陷入了逾期的泥潭。

“一定要在企业状态最好时去银行申请贷款”同样适用在个人身上!一旦,轻则封小区,重则“封城”,企业和个人势必又会受到重创!而银行向来是救急不救穷。

“银保监会将继续研究深化监管激励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夯实服务小微内生动力。”9月10日,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一级巡视员毛红军在会议上如是说。央行如此强调,可见银行“惜贷”之严重性。

新浪财经新闻报道,统信部副主任刘忠瑞刘忠瑞表示:银保监会将会同住建部、人民银行密切关注政策执行效果和排查结果。对自查不力被监管查实、故意隐瞒问题或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问责的银行、中介机构,将依法依规从严采取监管措施。对确认挪用经营贷的借款人,不仅要压缩授信额度、收回贷款,还将报送征信系统,提高非法挪用贷款的违规成本。同时,总结工作经验,完善长效机制,将防止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作为常态化监管工作。

2022年1月1日开始,震慑力、穿透力、影响力巨大的二代征信系统全面覆盖到所有银行、金融机构,堪称史上“最严征信”,关系到10亿人!

二代征信上线后,个人负债体现得更透明,上传人行系统时间更快,还款记录时间更长,个人信息更加详细等!这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征信升级后,大家能站在同一起跑线;另一方面“奖罚更分明”:征信良好的人,拿到贷款更加容易!而对于征信差的人,就不要友好了,贷款与你无缘!

因此这也直接影响到你的房贷、申办信用卡、个人消费贷、企业经营周转等需求!

请记住一句话:“银行贷款从来都不是做慈善,如有资金需求,一定要提前做规划”。尤其在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疫情反复,企业和个人的资金周转,都需要一场”及时雨“来缓解资金压力。

央行降息、释放资金,但银保监会该监管的依旧高强度监管,金融机构该审核你的综合条件依旧严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提早拿到一笔资金,就能早吃下“定心丸”!

所以,各位老板:听我的建议,若有需要,可先申请出个额;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大不了回款不贷或提前结清,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做好未雨绸缪!钱和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祝各位老板们都能拿到称心如意的贷款!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京车险业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