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车险业务联盟

有了社保,还需要购买商业保险吗?

2021-06-26 12:24:39

    提到商业保险,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我已经有社保了啊,生病了有医保,看病的钱可以报销,何必再花另一笔钱去买商业保险呢?这钱与其交给保险公司,还不如自己吃吃喝喝买买玩玩,及时行乐。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仅仅依靠社保,就能安稳度过将来某年某月某一天可能发生的某场危机吗?


    相信大家都读过《流感下的北京青年》,一场流感就能击倒一个中产家庭。我们还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

如果不是因为走投无路,实在撑不下去,父亲怎么会选择撇下整个家庭去轻生呢?

如果不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其他办法,一个20几岁的姑娘和一个40几岁的母亲,又怎么会以这种方式为她的男友,为她的儿子筹集医疗款呢?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2017年8月30日,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透露,经过逐户、逐人、逐病地进行调查核实,确认至2016年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553万户,涉及734万人。虽然中国已拥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从中派生出来的大病医疗保险,但是,一个个因病致贫的案例说明,这张保障网还不够严密。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社保的定义,社会保险是指在一定的政策指导下,由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全体公民强制征收保险费形成保险基金,并对其中因年老,疾病,生育,伤残,死亡和失业而导致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的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让我们再看一下“五险”中与看病密切相关的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的定位是坚持“低水平,广覆盖”,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缴费期从工作开始,直至退休,个人每月缴纳上年月平均工资的2%,企业每月缴纳上年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的7.5%,最短缴费期限女性20年,男性25年,不缴费期间不可报销,也就是说如果离职,又没有继续交社保,期间如果得病,医疗费是无法报销的。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上海2018年最新在职人员标准为例):

  1. 门、急诊:账户段使用当年个人账户资金,自付段标准1500元,共付段报销比例,一级医院44岁以下65%,45岁至退休75%,二级医院44岁以下60%,45岁至退休70%,三级医院44岁以下50%,45岁至退休60%。

  2. 住院:起付标准1500元,最高支付限额51万。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统筹基金支付85%;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附加基金支付80%+个人自负20%。

  3. 社保医药报销目录:甲类药品(检查),指全国基本统一的、能保证临床治疗基本需要的药物。此类药品全部计入报销范围;乙类药品(检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这类药物先由职工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一般报销80%,自付20%;丙类药品(检查),全部由患者自付。

    

让我们通过一张图更直观的了解一下: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生病去医院就诊,社保能报销的部分并没有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么多,所以大家都觉得看病贵,随便看一个病几百几千就没了。让我们再通过一张住院医疗费清单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一下:

这是一位公务员在网上晒出的住院医疗费清单,这位公务员被诊断出肺癌,住院8天,总共花费63732元,其中社保基本医疗报销了15755元,补充医疗报销了3356元,自费44620元,自费比例高达70%,难怪他感叹别再说有社保就够了。


假设这位公务员购买了商业保险,结果又会如何呢?那么我们就通过下面这张图看一下:


如果这位公务员购买了大额医疗保险,那么社保不能报销的44621元,能从保险公司报销得到34621元,实际个人支出为1万元;如果他同时购买了医疗险和重疾险,那么他可以先从保险公司得到重疾险给付款30万(假设他购买了30万的重疾保障险),再通过住院医疗费用的发票,从保险公司报销34621元医疗费,实际反而得到了29万元。当然,大家别以为他赚大了,其实出院并不代表治疗已经结束了,相反,才刚刚开始,得了大病的人,后续还要去复诊,需要持续治疗,目前治疗效果好的大多为进口药,也就是丙类药,费用高但社保无法报销。而且得了大病以后,可能需要请长病假或者更换工作岗位,与原先的工作相比,收入会损失不少,再加上生活费,营养费,车房贷款,子女教育费等等支出,对于家庭来说一笔非常大的开支,所以这位公务员得到的这29万元理赔款,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和维持他家庭目前的生活费用,不至于因为大病,导致家庭财务状况急剧恶化,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拖累整个家庭。



    社保的特点是“广覆盖,低保障”,只有社保和商保相结合,才能在大病来临时,锁住我们的钱包,不再让我们的家庭发生“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状况,请大家尽早为自己的家庭做好财务规划,哪怕将来重病,也不担心耗尽家财,纵使遭遇意外,也不拖累家人!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京车险业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