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车险业务联盟

经验 | 10年HR管理,我看到的职业选择的“秘诀”

2021-07-21 12:38:38

作者:菲凡 

来源:菲凡说(ID:cgffwxh)


职场迷茫其实是很正常的,我也是从迷茫里走过来的。

别说刚刚毕业,很多人工作八年十年一样迷茫啊,所以迷茫并不可怕,迷茫说明暂时缺乏没阶段性目标,是不知所措的职场综合症。

那么初入职场,如何走出迷茫,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呢?



01 选择一个城市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和价值观都不一样。无论你选择一线城市还是留在老家,都没有对与错。


我从小生活在林区,长在长白山脚下,看惯了自然风光,所以我特别向往城市生活,尤其是大都市。读书期间,我了解了导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仿佛看到了我自己五六十岁的样子,我讨厌稳定,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


所以,没毕业就直接就选择来上海发展,没有什么纠结和犹豫。大城市有我想要的繁华,有更多机会,有更多不确定。


我在知乎经常收到读者关于城市选择的问题,自己想去大城市拼一把,但父母能在老家安排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迷茫了。


一个声音说,你要做自己,一个声音说,稳定多好,留下吧。


如果你还年轻,家里的机会一时半会儿不会消失,而我们又是趋利避害想两全其美的人类,我通常的建议是,想出来就出来吧,给自己三年时间,制定一个小目标。


如果你行,达到了目标,实现了经济独立,甚至说混的还不错,那当然有足够的理由拒绝家里的安排。如果你没混出来,那也有个方案B,大不了回家。


最怕的就是你家里其实没什么资源和背景,父母的认知水平和见识几十几年都局限在眼前的一撮人和事,他们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成绩,还偏偏要安排你的生活,而你明明具有良好的教育,有更高的认知,却偏偏喜欢听他们的安排。


不是说父母的安排不好,或者说父母能力差就不听他们的,而是父母的判断和安排的依据是什么?是否有道理?适合你吗?自己都没有把自己混明白,给你的人生做安排,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无论你选择什么城市,都不要把这个决定交给别人,不开心就说是听了别人的安排。



02 选择什么行业



在行业,企业和职业三个要素中,行业是最重要的。这是我通过不断学习和体会职场,思考沉淀的分享。


现在互联网已经是传统行业,也不算新鲜趋势。


我们的需求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不断向高层次需求过渡。

注: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刘烨.《马斯洛的人本哲学》: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8年)


目前底层需求已经基本被部分互联网公司满足。行业机会都围绕中层和高层的自我实现需求,好的商业机会,都在更高层次需求中。


第一层:生理需求:衣、食、行

人和物的端到端:淘宝

人和食物端到端:新美大

人和车的端到端:滴滴


第二层安全需求:健康和安全

春雨医生和好大夫......


第三层社会需求:友情和爱情

腾讯微信,新浪微博,世纪佳缘……


第四层尊重的需求,第五层求知需要和审美,第六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三个纬度依然又很多机会在迸发。


泛娱乐


你和周围的人平时的时间和钱都花在哪里,就去关注这个领域。

2000年初我们都是QQ的忠实用户,我还是俄罗斯方块的重度爱好者,不过当年并没意识到趋势其实就在眼前。如果看到腾讯占用我们的时间有多长,早早就加入腾讯,或者把钱放在腾讯股票,咱们睡觉都是在飞啊。


历史总是不断重演,2012年微信订阅号出现的时候,有意识的人会开通微信订阅号,那个年代,随便写随便转载都能获得一大批关注。


所以,要关注我们的时间和钱都花在哪里?


消费升级使得我们逐渐向文化娱乐进行倾斜,比如我们在电影和付费娱乐上的开销越来越大,更意愿支付会员费在线看电视剧和电影。文化娱乐产业辐射广泛,影视演艺、体育运动、动漫游戏等等新兴文化形态层出不穷。视频,直播,粉丝经济等等都值得关注。


换句话说,所有收割眼球的注意力经济都是趋势。



教育和知识服务


得到APP的火爆,也是求知需要的推升的结果,还有樊登读书会,吴晓波频道等都在这个领域独树一帜。其实都是教育领域的升级。求知是我们目前更高的需求层次,你每年把钱花在学习上有多少?无论线下的各种课程和分享,还是线上的各种训练营,你花钱的地方就是趋势的热点。


当然投入这些行业并不是说,你就要做老师,做课程研发,每个行业都有各种平台和职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加入其中。


医疗和保险


人类永远会关注的就是医疗,即便是金融危机,医疗行业依然坚挺。人类会一直探索如何出现永生,所以医疗相关的行业未来会一直不错。


企业会给员工在国家医保的基础上购买商业保险,收入还不错的职场人士更希望能更好的照顾自己和家人,还会购买海外商业保险或者各种保险理财产品,从尊重的需求出发,都希望不给家人造成负担,这样是有尊严的人生。


很多大佬都布局保险行业,最近注意到支付宝自动跳出免费获得医保报销额度的推送。当然不仅仅是阿里,百度和腾讯也都早早布局保险行业。


金融


互联网金融这扇大门目前还没有关闭,盘子太大,目前还有机会出现独角兽,但是什么时候不确定,毕竟这块的市场太大,应该是未来的一个风口。


其他与互联网关联不是那么密切,但是也可以关注的高阶需求行业:心理健康行业(尊重需要)、养老(尊重需求)、殡葬(尊重,体面)、整形(审美)。


行业巨头、富人把钱投到哪些行业,都值得我们关注。


国家战略在哪里我们就可以把未来投入到哪里。


为什么要关注行业发展,因为如果能把握一次行业线上的发展,要比单点的努力更容易成功。这也就是为什么过去10-20年投入房地产和干建筑装修的有钱了,而过去十年进入互联网公司的,收入都比较高的原因。


未来十年什么行业将成为下一个互联网行业?



我目前只能说也许是区块链行业。6月3日央视财经《对话》栏目播出了区块链相关内容——“把脉区块链”,核心观点有三个:“区块链是互联网的第二个时代”、“区块链的价值是互联网的十倍”、“区块链是制造信任的机器”。

来源:http://www.sohu.com/a/233995174_190053)

有关行业趋势的各种咨询非常多,核心还是看巨头投哪些行业;富人投哪些行业;国家战略在哪些行业。我不过是抛砖引玉,需要大家自己去研究和洞察。



03 选择什么企业 



平台的选择,仅次于行业选择。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你们大多数都是白纸,这个阶段是培养良好职业素养的最佳阶段。


能加入大平台,就不要加入小平台。


因为,最初阶段如果你加入了大公司,虽然会受制于更明确的分工、工作内容更窄,但是你会和更加优秀的人在一起,培养基本的职业素养。


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做好团队合作?如何汇报工作?很多时候你只需要去观察,去模仿,就可以快速提升。


而加入一些小私企企业或者创业公司,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其实是不划算的。


职业生涯初期就那么几年,小公司给你的是更宽泛的职责,更大的话语权,但是你很难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优秀,什么是卓越。


无论到什么平台,在职业初期你都会不断感到迷茫,我做的是我喜欢的吗?我合适做这个工作吗?这个工作有发展吗?


有一个方法是我特别建议的,那就是去找其他部门有个5年-8年经验的同事聊,比如说你做运营,你除了了解运营之外,去找销售,市场,财务或者法务的同事聊聊。


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最主要的挑战是什么,有什么职业天花板,喜欢这个工作的哪部分?


你不一定去体验所有的工作,而在一家公司,就可以排除很多并不适合你的工作。这种体验也是一种方法。去总结哪部分是喜欢的,哪部分是你不喜欢的。


既然加入一家公司,就榨干它,拿到所有你能拿到的信息,尽量去了解公司的运营流程,如何盈利,行业地位,各个职能部门职责和挑战,即便在这家公司没有发展,拿着这些一手的材料,也足够你面试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


第一份工作选择去大公司还有一点理由:如果你在大公司干过,下一步的选择权在你,但你没有任何大公司的经历,那你的选择面会很窄。



04 选择什么职业



在选择了趋势上的行业,大平台的基础上,职业其实排在第三。


按照职能部门来说主要的职能部门如下:

市场:品牌、广告、公关、商务合作等;

销售:直销、分销、电销、代理等;

研发:研究、开发、设计等;

生产:生产、制作、写代码等;

服务:客服、咨询服务、知识服务等;

投融资和法务:并购和重组的法律事务;

公共关系:政府关系、公司事务等;

另外就是支持部门,人力资源,财务和行政。


其中财务、研发、生产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需要专业的学历或者证书。


市场、销售、服务、人力和行政,更多都是专业知识加上综合能力的体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职学习,完全可以相对灵活地走动。


选择职业的核心点:加入核心部门。


我的职业是人力资源,属于支持性部门,所谓支持性部门就不是业务线部门,非盈利部门。


每个行业的核心部门都不一样。比如谷歌是研发部门的工程师为核心,所以工程师在谷歌最有话语权;咨询公司的顾问为业务核心,顾问的工资自然高,而零售行业的采购是业务核心,汽车中心的销售团队是核心。


你在公司处在核心部门,汇报给核心人物,就容易走上人生巅峰。



05 选择加努力



选择好城市,行业、企业和职业,努力做好工作——已经解决了大部分职场问题。


你以后面临的职场难题,大多数不过是甜蜜的负担。


作者:菲凡,方得咨询创始人,10年职业规划,职场技能提升经验。个人公众号:菲凡说(ID:cgffwxh)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京车险业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