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车险业务联盟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到底能省多少钱?你不敢买保险的原因都在这

2022-08-14 13:02:33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到底能省多少钱?



交税还能省钱。

 

这个“五一劳动节”,注定对于劳动人民来说有点儿不一样。

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自2018年5月1日起,将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到底是什么?它到底能帮助我们省多少钱?咱们来算一笔账。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什么?

根据《通知》的试点政策内容:对试点地区个人通过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一定标准内税前扣除;计入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商业养老金时再征收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只要将资金投入这种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现在就可以不对这部分收入缴税,递延到退休领取养老金时再缴税。并且《通知》规定个人在领取时还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

事实上,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并不是中国的首创,美国等国家早已推出过个人退休账户(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简称IRA)以及401K计划,其迅速发展逐渐对传统的社会保险形成补充,成为美国诸多个人和雇主首选的社会保障计划。绝大部分IRA参与者每年可将一定免税额度的资金存入账户,根据自身的风险收益偏好进行资产配置,其投资收益免税,退休领取时才缴纳个人所得税。

而401K计划则相当于企业年金,企业员工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而企业一般也按一定的比例(不能超过员工存入的数额)往这一账户存入相应资金。同时,企业向员工提供3到4种不同的证券组合投资计划。员工可任选一种进行投资。员工退休时,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和转为存款等方式使用。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此次推出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更加类似于美国的IRA,是个人自己可以选择的一种对于传统养老保险的补充。

基金or保险?这是一个问题

作为长期投资,很多个人也会选择进行长期的基金投资,作为收入的补充。然而,提到保险,除了保障的用途之外,却很少被人们看作是一种投资工具。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似乎为人们进行长期投资、提高退休后养老收入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本次试点中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按稳健型产品为主、风险型产品为辅的原则选择,有序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和产品范围,将公募基金等产品纳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投资范围。其实,就是赋予了个人可以自主挑选养老型理财产品的权利。

可是,稳健型和风险型的基金产品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种了,并且基金公司推出了网上投资、基金定投、红利自动再投资等多种服务,使得投资产品快捷便利,为什么还要再选择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呢?

答案就在“税收”上。

《通知》中规定了个人缴费税前扣除的标准:取得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其缴纳的保费准予在申报扣除当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限额据实扣除,扣除限额按照当月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办法确定。取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自然人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经营者,其缴纳的保费准予在申报扣除当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限额据实扣除,扣除限额按照不超过当年应税收入的6%和12000元孰低办法确定。

此外,领取的商业养老金收入,其中的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要知道,对于基金投资收入,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28号),个人投资者申购和赎回基金单位取得的差价收入,暂不征收个税;对基金取得的股票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储蓄存款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企业和银行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时代扣代缴20%的个税。

长期投资中,股息、利息等收入是重要的收入来源。10%退休时支取税率加上25%部分免税vs20%现在支付的税率加上高额的基金申购、管理、赎回费等,选择基金还是保险,可能大家心里都有了一本账。

税收递延到底能省多少钱?

购买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到底现在可以免缴多少税,未来要补多少税?

我们假设一个月工资为8000元的个人,其五险一金是1000,那么他在未购商业养老保险的情况下,应纳税额=(8000-1000)*10%-105=595元。而如果他购买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每月保费500块钱,那么由于8000*6%=480<500<1000,所以应纳税额=(8000-1000-480)*10%-105=547。节省了48元。

另外,商业养老资金账户的资金取得的收益也免税。6000的保费如果按年化收益率4%计算,每年收益240元,原来的利息税率为20%,所以可以节省240*20%=48元。因此,全年共节省48*12+48=624元。

《通知》规定,退休后可按月或按年领取商业养老金,领取期限原则上为终身或不少于15年。领取的商业养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假设该个人在退休后每年能领取6000元的商业养老金(为了对比方便,不计通货膨胀和现值这算),那么领取商业养老金时需支付6000*75%*10%=450元。对比之下,节税的好处是存在的。

然而,有些人认为,这种商业养老保险占用了现有资金,存在机会成本的损失。但是不论如何,这种产品的出现为个人规划投资、储备养老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宫雨霏 国是直通车


你不敢买保险的原因都在这


都有啥理由不敢买保险?

对保险代理人的销售过程信任不足

人们总是在第一次接触时,存在着一条信任线,很难打破;就算是熟悉的人在向你推销,本来熟悉的关系也会在这时候拉开这条“信任线”,觉得对方想让自己买东西,所以会谨慎对待。

1

保险代理人的能力参差不齐

2

保险代理人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优秀的保险代理人能够清晰的协助投保人投保和缴费、发生事故报案和准备材料等,而有的保险代理人,只把自己当做一个“销售”,卖出去保险就万事大吉,对投保人不管不问,加上当今社会人员流动率高,投资一笔保险产品,时间期限多为几十年。投保之后,如果当初的代理人辞职了,很难保证对投保人的长期服务。

投保时间太长,消费者担心变数太多

保险产品的承诺与兑现交易时间特别长,我们很难接受自己为一个很久的未来买单,总害怕变数太多,认为多年后的事情我也说不准,还不如享受当下,把钱用在旅游等提升生活品质的事情上。

3

认为收益太低

4

保险所投保的事件均为小概率,同时需要长年持续缴纳保费。成本的长期付出和看不到明显的收益,让一些人感觉不如把钱拿在手里更安心。也就是有的人担心我投保后没发生事故不是把钱打水漂了吗?

担心无法理赔

5

听隔壁的老王说自己保险不赔,小区的老李说自己保险也不赔,所以就认为买了保险基本上也不会得到赔付,岂不是白白浪费这么多年金钱的持续投入?

消费者购买保险,以下几种想法是万万不可取

买保险是为了“分红”

保险的目的是保障,而非理财。比如一提到买保险就先想保本、返还、收益,最后才考虑是否真的有保障作用。正是这种只想着返现、保本的利益驱使,更加容易被不良保险代理人所利用诱导。要知道,我们买保险,只是为了给生活购买一份保障!切勿本末倒置!

不了解需求,冲动购买

有些消费者所有的关注点全在产品上,根本不从家庭需要何种保障,需要多少保障出发考虑问题。有些消费者只关注产品广告,却不仔细的分析好自己的真实需求和经济条件,也不考虑产品的保障,反而对一些玩票性质的保险心存兴趣,这类心态最容易冲动购买,投保后又后悔不已。

总想一张保单搞定所有问题

家庭成员复杂的家庭最容易把需求搞到一起,往往就不知道自己该先选那个,必须选哪个,总希望有一个保单可以满足全家的保障需求。比如家庭支柱的意外保障,夫妻的养老,老人的医疗,孩子的教育……然后听到有万能型寿险、以及分红型寿险等等,不仔细询问或研究清楚到底是否“万能”、“分红”就盲目投保。

今日互动问答

小财迷

一般来说,从申请理赔到领款需要多长时间?

小编

只要是因为意外事故导致的残疾或者身故,对应的赔偿金或身故金都是可以叠加的。譬如说,你在一家公司买了一份保额为50万元的交通工具意外险,同时又在另外一家公司买了一份保额为50万元的综合意外险。那么,只要是因为意外事故导致的残疾或者身故,对应的赔偿金或身故金都是可以叠加的,假如因为交通意外导致的残疾或者身故,累计起来,最高赔付就是100万,两家公司各50万。只要是在保额范围内,就可以进行合理理赔。不过,晓保还要提醒大家:在具体赔付环节,虽然各份保险互不影响,但也都有一些规定,大家具体以保险合同为准,比如各份意外伤害险具体赔多少,需要看伤残等级等。

小财迷

一般来说,从申请理赔到领款需要多长时间?

小编

材料齐全后,对属于保险责任且不需要调查的案件,保险公司将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理赔决定并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反馈。

对10个工作日内不能确定结果的案件,保险公司在第10个工作日结束之前将进展情况通知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并向其说明可能需要的时间。

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达成有关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额的协议后10日内,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发理赔结论通知书作出说明。

保险公司自收到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和有关证明、资料之日起60日内,对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数额不能确定的,将根据已有的证明和资料可以确定的最低数额先予支付;保险公司最终确定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数额后,再支付相应的差额。

免责声明: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创作者看到,欢迎联系“资管之家amzjia”认领(邮箱:ziguanhang@163.com或直接在公众号上留言),如觉侵权,敬请通知“资管之家amzjia”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投稿邮箱:ziguanhang@163.com  商务合作微信号:amzjiacom)。


资管之家官网:www.amzjia,com   更多精彩!邮箱:ziguanhang@163.com    

资管之家微信号:amzjia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京车险业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