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车险业务联盟

你赚多少钱,是由你跟钱的关系决定的

2022-05-14 15:05:25



1


「你赚多少钱,是由你跟钱的关系决定的。」


精神分析界的前辈曾奇峰老师这样说。


第一次听到这个话的时候,我还在上大学,还不太能理解关系的意思:「人怎么能跟钱建立关系呢?就算有关系,大家不都是一样的吗?人人都爱钱。」


曾老师说:「不是的。有的人爱钱,有的人怕钱,还有人恨钱。」


我无法想象还有不爱钱的人,怕钱和恨钱是什么鬼?——直到我开始做心理咨询,认识了一个来访者。他收入不低,开销也省,但省下的钱一次次地亏在不靠谱的投资项目上。我开玩笑说:「你是不是跟钱有仇啊?」话一出口,顿时想起了多年前曾老师的名言。


我问他:「你好像并不想让自己变得有钱?」

他笑了:「有钱谁不想?」

我问:「那你有没有想过,做点保守的理财?」

他说:「肯定啊,今年要开始存钱,不能再瞎搞了。」


我请他估计一下,今年能存多少钱。

他想了一下,说要存三十万。我请他设想一下,账上有三十万是什么感觉,他没感觉出有什么特别。我又请他设想了一下,明年又存了一笔,现在账上已经有五六十万了,他想了想,还是没有什么感觉。我又给他增加一笔,到一百万。他的眉头皱了起来:「那我觉得蛮亏得慌的,赚这么多钱有什么用?」


我说:「那你打算怎么做?」

他说:「要么换辆车,要么就拿这笔钱搞点事情!」


说完这句话他就理解了,我也理解了。他其实没办法跟一大笔钱和平共处。所以他投资那些高风险的项目,表面是一个理财问题,背后是关系的问题。他投资的技巧是可以提高的,运气好的话他可能赚一大笔。但只要他跟钱的关系模式没有变,最终他是要把钱都扔出去的。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在于他们与世界的关系。本质上,系的模式是一个人周而复始的行动路线。如果一个人卡在一个地方,想尽办法都没有突破,他很可能已经陷入了一段关系模式,只是自己没有觉察。


有时候,这些关系很一目了然。


做销售的人,总说要跟客户建立关系。有时候是想尽办法讨好客户。也有时候反过来,做饥饿营销:「我凭什么求着你买啊?我的产品这么牛逼,你想买,我还不一定卖呢!」不管怎样,他都是在利用这种关系,促成自己的工作。



2


再举一个例子吧。我指导过一些人写作。我对他们说,我并没有能力教你们如何遣词造句,但我教你们一个心法,就是跟读者的关系模式。他们很茫然:关系?我写,他们看,不就是这种关系吗?我问,你是求着他们看,还是他们爱看不看?还是你根本就不希望太多人看?他们是喜欢你呢,还是敬畏你?你会引导他们,还是迎合他们?


有悟性的人,就理解我在说什么了。


有一个朋友,开过一个公号,平时的阅读量只有千八百。那之后有一段时间,他接连写出好几篇爆款,阅读量都有好几万。那几篇文章他写得很轻松,读起来却很抓人,让人看过了开头就忍不住往下看。他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就有感觉了。说白了,就是让大家都喜欢我嘛。」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吗?难道你以前不想让大家喜欢吗?」他说:「以前我写的东西,只是想让别人觉得我很厉害而已。」




也有的时候,这些关系很不明显。


我见过几个投资人。他们说,决定一个人创业能不能成,除了能力和经验之外,最关键是看这个人真正想做什么。这个说法太虚了。我问他们,「想做什么」是什么?一个投资人说:「就是你跟这个世界的关系。你是出于什么理由做这件事?你想通过创业,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


我一下子明白了,道理是相通的。


一个人赚到多少钱,或者文章写得好不好看,或者销售业绩不理想,或者总做不成事,表面上看,都是技巧和能力的问题。但技巧问题的背后,可能有关系的盲区。一旦看到自己陷在一个怎样的关系模式里,跳出来,就会另有一番天地。我们做心理咨询的同行有时开玩笑,说咨询效果最好的那些来访者,最明显的外在指标,就是都变得更成功了。


3


去年,我和我的搭档丽珠老师做了一天的团体体验。组织了三十个人,先是由我做了一个简短的讲座。然后在他们乎没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我们搭建了一个抽象版的「人生实验室」——把他们放到一个房间里,给一段时间,干什么呢?随意互动。


想聊什么聊什么,不想聊天干坐着也可以。


跟一个屋子的陌生人,在一起待一小时,你会干什么?


你做的事情,很有可能,换到一个更大的舞台上——跟一个城市的陌生人,在一起待一年——呈现出的模式也差不多。是你与别人的关系。


甚至再大一点:跟全世界的陌生人,在一起待一辈子呢?

那就是你的一生了。


你这一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光芒万丈,还是默默无闻?是招人喜欢,还是被敬而远之?是焦虑,还是放松?是引领潮流,还是随遇而安?其实在一个小时的体验里,差不多就全都看到了。


在团体的过程中,你是主角,每一个参与者是真正的主角。整个体验的过程像是铺上了一层显影液,一点一滴,呈现出你生活中核心关系的样子。你是自己的观察者,也是被观察的对象,而最终你会成为自己的颠覆者。


在团体里我们强调的是:


真实,而非应该。

体验,而非灌输。

寻找答案,而非墨守成规


寻找的过程,往往也是挑战的过程。但也许你真正需要的改变,就隐藏在那些你从来没想过还可以改变的规则中。这时候你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是足以改变人生的东西。


那一天的体验,后来被叫做「改变之旅」的起点。


我们做了社群跟踪,发现团体结束后的三个月,很多人有了神奇的变化。


一个创业公司的CEO说:「团体里有一瞬间,我的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因为看到了我跟团队之间的关系。回去之后我立即找所有核心高管谈话,我的不满意、我的感受、我的需求……每个人也跟我表达了很多。公司氛围、动力都变得不一样了,2017年,我们真的完成了之前几乎快放弃的绩效目标。」



有人说:「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内向,不自信。但参加完团体之后,我却定了一个新年计划:每周认识3个朋友。我上周主动发起、新认识的朋友有七八个,甚至被当面称赞过一次‘情商高’。更不可思议的是,我感到如鱼得水。仿佛人格中跳脱、豁达、乐群的那一部分终于找到了与这个世界互动的方式。」



还有人说:「我看到人和关系的真相,理解了我跟妈妈30年的关系问题。一度很绝望自己再也不能走出原生家庭、准确的说是我妈妈带给我的影响。但在那一刻我走出来了,我意识到我和她之间并不对立。」



这些变化当然不是我的功劳。一天的体验,不足以有这些奇迹般的效果。是他们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持之以恒的觉察和坚持,才产生了惊人的变化。问题是,我们曾经浪费了多少段「几个月的时间」,却总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因为看不到自己处在怎样的关系模式里,也就无从跳出。


那个只存在一天的「实验室」,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改变的按钮。



整个过程会让人不舒服。也是一位参与者说:「从客客气气的自我介绍,到逐渐热络的问题讨论,到不知所措的集体尬聊,到情绪激动的几方互怼,到若有所思的总结陈词,到最终被看见的潸然泪下,到头晕目眩地逃离现场……虽只短短一天,却像过了整整一个世纪。回来后的一周,我感觉像新生婴儿一样,看到了一个立体深邃的世界,到现在一点点学习和生长出新的生存模式。


——但它真的有效。


这是一种与传统的授课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


4


2018年,我们精心打造了更多场次的「改变之旅」,并把它做成Momself的品牌产品。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会做这样一些升级:


  • 更长的体验时间。把体验从一天扩展为两天,多个小团体平行进行,增加体验密度,让所有体验者更高浓度地「浸泡」在团体里。


  • 我们邀请了更多合作老师,共同完成对团体的设计和带领。


  • 增加了对每位参与者个性化的匹配。团体开始之前,我们会通过问卷和电话访谈,了解每一个人的参与动机、目标、个性特征,并做出针对性的匹配。


  • 对主题进行聚焦。为了让互动更有效率,全年的改变之旅设计了不同主题。





第一次改变之旅的主题——「职业突破」

聚焦于探讨职场效率、领导力、沟通谈判、生活事业平衡等职场相关的主题。


想要推动一个你迟迟举棋不定的重大决定吗?

想带一支有战斗热情的工作队伍吗?

你是否被一段纠缠的职场关系所困扰,迫切希望搞定那个难搞的人?


有没有觉得,每天都对自己的状态很不满?你做过无数的计划,却一次次地浅尝辄止。你想发现背后真正的原因,让自己更投入这份职业吗?


也许就在这些主题的背后,隐藏着你没有看见的关系模式。你可能学习了很多技巧,却改善甚微。如果你发现自己陷入了周而复始的瓶颈,那么,这一次的体验很可能会是颠覆性的。


欢迎来到我们第一场的改变之旅——




点击阅读原文/扫描上图二维码

了解「人生实验室」详情。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京车险业务联盟